資料圖:
昆明隨處可見共享單車“花式”停放 之 “醉臥沙場”
訊(記者 趙崗)共享單車無序亂放、主城區出現共享單車“廢棄營”……諸多亂象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。3月29日下午,民進
昆明市委邀請了市城管局、市政協城環委、部分社區、共享單車企業、熱心會員和政協委員舉行座談,圍繞“規范管理共享單車”主題建言獻策。與會人士認為,企業可研發“電子圍欄”,在共享單車停放區域內,技術上默認單車已歸還,停在區域之外仍將繼續扣費,以此來遏制隨意停放的現象。
資料圖:昆明隨處可見共享單車“花式”停放之“占據”盲道
記者了解到,昆明市自2016年12月第一輛共享單車落地開始,數量飛速增長。到2017年8月,昆明有4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,投放車輛約16.3萬輛;到2018年2月,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到了5家,投放車輛約24萬輛,顯示出極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。共享單車是一項提倡綠色出行、緩解交通擁堵、減少碳排放,節能環保的好舉措。但是,由于極個別人的道德和素質問題,共享單車亂停亂放,隨意損壞,不按交規騎行,甚至“共享”變“私有”等等問題隨處可見。
資料圖:昆明隨處可見共享單車“花式”停放 之 “疊羅漢”
參會的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認為,為了破解共享單車治理之難,亟待加強科學規范管理,建議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政府部門應積極考慮與運營商在分布調度上進行聯動管理。運營商不斷加強對用戶文明停車的引導和管理,促進昆明共享單車規范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的盡快出臺,對車輛標準、區域分布、違停處理等作出相關規定,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。應補充規定共享單車的技術條件、服務規范,測算單車投放數量和維護人員的合理比例。鼓勵企業研發“電子圍欄”,在共享單車停放區域內,技術上默認單車已歸還,停在區域之外仍將繼續扣費,以此來遏制隨意停放的現象。
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。建議有關企業在與政府部門充分溝通協調的前提下,借助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,根據人口密度、社區密度、商業密度、出行密度等要素,提供更多符合市民實際需求的服務產品,從而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。政府在確保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尊重市場
經濟規則的前提下,應該提供一些必要的公共政策來加以引導和監管。特別是對于城市道路實際使用權的配置,可能還需要對機動車道、非機動車道有進一步優化調整。
發動社會力量“網格化”管理共享單車停放。結合昆明市繼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,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發動城市管理人員、社區工作人員等成立非機動車志愿隊,規范非機動車停放位置、擺放順序。以城市網格化管理中心為平臺,針對亂停放單車現象,第一時間發現處置。
加強管理團隊建設。同時也將督促運營企業配備與投放規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團隊,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,嚴格控制共享單車投放量,對于被上私鎖、被損壞的共享單車及時“松綁”及時報修,及時清運。